“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5月20日晚,一场主题为“团聚爱 青相恋”的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在静宁县温馨启幕,青年代表马娅娅发出的倡议铿锵有力。这场浪漫之约吸引了来自全县各个行业的60余名单身青年参与,大家在初夏时节邂逅美好,共寻心动密码。此次活动不仅为单身青年搭建了交流平台,更是静宁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展现出当地群众对文明节俭生活的追求和共创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近年来,静宁县锚定培育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将遏制高额彩礼、深化移风易俗作为关键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体系,多维度发力破除婚丧陋习,让“低彩礼”“零彩礼”渐成潮流,群众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村规民约,织就文明治理网格
在界石铺镇继红村,村规民约对婚嫁彩礼、随礼金额、宴席标准作出指导性规定,彩礼一般3万元左右,随礼限额50元,宴席每桌不超500元。该村设立“议事小组”,通过发放倡议书、组织签名等方式,倡导红白喜事简办,有效遏制攀比浪费,减轻村民人情负担。村民周建军感慨:“有了村规民约,大家心里都有了‘谱’,不用再为面子问题发愁。”
静宁县积极强化群众自治,指导333个行政村在尊重民俗的基础上,健全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对婚丧嫁娶事宜进行量化“限高”。走进治平镇阴坡村,硬化道路宽敞整洁,花木与文化墙相映成趣,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彰显着乡村活力。村民王贵兰表示,村规民约推动了村庄发展,大家建设家乡的干劲更足了。
为确保村规民约落地见效,静宁县坚持党建引领,推行“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落实党员干部婚事报备制度,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带动村民摒弃人情负担,让婚嫁新风深入人心。如今,村规民约不仅写在墙上,更融入村民生活,绘就出环境美、产业兴、治理优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明实践,激活乡风文明细胞
威戎镇梁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志愿者以有奖问答的形式将婚俗改革、文明殡葬等政策融入趣味互动,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该镇还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通过乡村大喇叭每日播报、网格群定期推送、流动宣传车巡回宣讲,实现移风易俗宣传全覆盖。
移风易俗,移的是不正之风,易的是不良之俗,注入的是文明力量,受益的是广大百姓。静宁县立足群众需求,创新打造“界石之声”“原安之声”等特色广播品牌,推出“微展播”“微课堂”等系列节目,打造“家门口的文明讲堂”。同时实施文明实践“六个一”工程,开展“家风故事会”“最美家庭评选”等860余场活动,以家庭文明建设带动社会风气提升。红寺镇通过组织“婆媳互夸会”,化解家庭矛盾20余起,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
八里镇小山村的“积分超市”正在成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新引擎。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可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党支部书记王建刚介绍:“最初村民为兑换物资参与活动,如今维护村容、互帮互助已成习惯,积分超市带动全村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200余人(次)。”该县推广的“积分制”管理模式,将乡村治理事务转化为可量化指标,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道德养成,培育向善精神沃土
在贾河乡高窑村家风家训馆,一场“身边好人”推选活动热闹非凡。村党支部书记任军宁带领村民分享家风故事,高娟娟孝顺公婆、勤俭持家的事迹获全票通过,成为新晋“好媳妇”典范。与此同时,新乡贤高世祥在“道德讲堂”讲述创业经历,鼓励青年自立自强,现场掌声不断。这些场景,正是静宁县道德养成行动的缩影。
静宁县创新“乡贤+文明实践”模式,吸纳17名德高望重的乡贤担任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板凳课堂”“红白事帮办”等特色活动。城川镇靳寺村道德评议会由乡贤、党员等组成,不仅评选先进典型,还化身矛盾调解室。去年以来,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30余起,群众满意度达98%。
通过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静宁县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张锁锁、“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靳春旺等先进典型,李雪峰、朱彦军等家庭获评全国及省级“最美家庭”。这些典型人物以其事迹展播等形式,带动身边群众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文化惠民,浇灌幸福生活之花
夜幕降临,仁大镇南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热闹非凡。村民们或跳广场舞,或对弈太极,尽情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村民陈连生感慨:“文化广场建起来后,健身娱乐都方便了,每天带孩子来玩特别开心。”
静宁县积极打造“文艺+”文明实践品牌,开展“唱响一座城”“当果乡遇见书香”“快乐一座村庄”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既丰富了精神生活,又弘扬了文明风尚。
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静宁县全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已建成343个农家书屋、333个“乡村舞台”,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文化服务“零距离”。4月2日在静宁县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送万“福”和“万幅书法作品进万家”暨家风家训书画作品提升户容户貌公益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通过赠送书画作品,倡导新风尚新风气,使耕读传家、勤俭节约、邻里守望、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成为新时代下文明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移风易俗改的是陈规陋习,立的是文明新风。如今的静宁县,婚丧嫁娶简约适度,邻里关系和睦融洽,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曾经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逐渐减少,热心公益、崇德向善成为新的时尚。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静宁正以移风易俗为笔,以文明实践为墨,奋力书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篇章。(记者 王毅 王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