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南省永城市流传的经典传说故事

2025-07-05 07:56:00

#河南#​#永城头条#​#河南头条#​#永城#​

历史为根文为魂。点击关注,邀您一起感受更多地方文化之厚重。

1. “太丘”这名儿怎么来的?

老早老早了,东汉永平五年那会儿(离现在快两千年了),朝廷把这块地方的名字从“敬丘”改成了“太丘县”。这个“太丘”的名字,后来就一直传下来了,成了现在永城的一个镇名。这事儿清清楚楚写在清朝光绪年间修的《永城县志》里头。


2. 焦州湖:一个沉在水底的老名字?

永城南边大约三十里地,有个湖,现在大家叫它二郎湖。可翻翻老县志(还是光绪年间的《永城县志》),它就记着这湖“旧名焦州湖”。

这“焦州湖”的名字,听着就有点古时候的味道,像是藏着点过去的事儿,不过具体咋回事,老书里没细说。


3. 芒砀山的“斩蛇碑”:纪念一个发生在别处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兵这事儿,是正史《史记》里写的,有名有姓。不过,故事发生的地方,《史记》里说的是“丰西泽中”,大概在今天的江苏丰县那边,并不是咱永城的芒砀山。但是,芒砀山这里,一直流传着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说法。到了1983年,政府正式批准,就在芒砀山原来传说的地方,重新立了一块“斩蛇纪念碑”。所以这碑,主要是后人为了纪念和呼应那个著名历史传说而立在这儿的。


4. 夫子山:山洞里的唐代石头像

在永城东北的夫子山,有个石洞。这洞里,实实在在立着三尊石头刻的人像。根据1982年政府搞文物普查做的记录,这三尊石像确定是唐朝时候刻的,个头不小,有一米二到一米五那么高。它们就静静待在那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古物。


5. 柏山:树多才叫这名儿

永城东北五十里,有座柏山。为啥叫柏山?明朝嘉靖年间修的《永城县志》说得明明白白:“昔多柏树,故名”。意思就是过去这山上柏树特别多,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


6. 饣它(sha)汤:上了“非遗”名单的手艺

永城有种特色汤,叫“饣它汤”(读音类似“啥汤”)。这汤的做法——怎么选料,怎么熬煮——是一门传统手艺。2009年,河南省政府专门发文件(豫政〔2009〕45号),把它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里。这是官方认可的老手艺传承。


7. 芒砀山的大墓:王侯的归宿与曹操的兵饷

谁埋在这儿?芒砀山保安山那片,埋着西汉时候的梁国国王和王后。这是考古学家挖出来、研究透了的事情。比如在1号大墓里,找到了刻着“梁孝王”字样的金缕玉衣碎片;2号墓里,挖出了刻着“孝王后”的玉印章。这些都白纸黑字写在正式的考古报告书(《永城西汉梁国王陵》,2001年出版)里。


曹操挖过? 这事儿也有古籍为证。北魏时候郦道元写的《水经注》里,就记了一笔,说曹操带兵进了芒砀山(古称“砀”),把梁孝王的墓给挖开了,弄走了里面大量的金银财宝。这是史书上明载的往事。


所以说,永城的这些“传说”和老物件,像一块块拼图,拼出了这片土地从古到今的样貌。有朝廷设县的记录,有老地名的流转,有跟大时代勾连的记忆,有千年不腐的石头像和恢弘的王陵作证,还有一碗热汤里延续的烟火气。

它们不全是神话,更多是扎在土里、写在书里、活在手上的真实过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