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26日获悉,在5月25日落幕的2025粤港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现场活动中,清远市代表队表现亮眼,共斩获一等奖20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33个。其中,清新区作为清远市科技教育的“排头兵”,一举夺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个。这一佳绩的背后,是清新区多年来深耕科技教育、构建“全链条”创新培养体系的生动实践。

获奖合影。

现场比拼。
以赛促学:
从课堂到赛场,科技教育“遍地开花”
清新区中小学校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通过“普及+特色”的双轨模式,让科技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
赛事体系全覆盖。全区构建“一节两赛五活动”框架(每年一届校园科技节、实践与科技创新大赛、5类特色活动),覆盖全区80%以上学校。2024年,校园科技节吸引6.7万名学生参与;第十三届广东青少年机器人大挑战中,清新学子斩获4个省级一等奖(含省亚军2项),彰显深厚实力。
特色项目亮点频出。清新区第三小学以“鸿蒙创新开发科技馆”为依托,开设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前沿课程,学生陈浩轩6次参赛屡获佳绩;马岳小学传承“木牛流马”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工程教育,获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小学组“双冠”;区实验学校人工智能社团学生姚承恩、李浩宇在省赛中脱颖而出,展现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完美结合。
夯实根基:
资源整合与师资建设“双轮驱动”
清新区通过“外引内培”破解科技教育发展瓶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一方面,升级硬件设施,全区建成8所科技馆(室),其中2所获评“粤东西北农村中小学校科学馆(室)”,并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建“青少年航海科普基地”等5大省级基地,实现资源集约化共享。
另一方面,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成立4个省级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吸纳42名骨干教师,开展“课题共研+课堂共构”活动;将科技教育成果纳入绩效考核,近两年奖励省级以上获奖教师15人次;2025年计划投入5万元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专项培训,提升教师“传帮带”能力。
创新赋能:
从“单点突破”到“品牌引领”
近年来,清新区教育局以“清新校园科技教育125”品牌为抓手,推动科技教育向纵深发展。
课程体系特色化。清新区第五小学开发“编程+机器人”融合课程,学生作品获省赛认可;乡镇学校石潭镇第一中学凭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壁垒。
社会资源协同化。清新区中小学校联合民盟、广州帮扶单位引入高校资源,开展“院士校园行”科普讲座11场次;课后服务中融入航模、创意编程等课程,惠及1000余名学生。
此次粤港澳大赛的优异成绩,既是清新区科技教育的阶段性成果。未来,清新区将深化粤港澳合作,依托各类科技大赛平台,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科创交流;扩大资源覆盖,推动科技教育向农村学校延伸,缩小城乡差距;强化品牌效应,以“清新校园科技教育125”体系为内核,打造更多具有清远特色的科技教育标杆项目。
撰文:贺欢 通讯员 朱熠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贺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