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头市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治理痛点堵点,推进“百千万工程”。杨立轩 摄

汕头市纪委监委推动闲置鱼池通过省交易平台重新发包,盘活村集体资产。
受访者供图
“深澳镇金山村东门外有一处私人建筑,三澳村一带也有建筑疑似违建。”不久前,当巡察组在汕头市南澳县接到这一线索时,立即前往现场核实,并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执法部门推动整改。很快,群众反映的违建被拆除,违建方也得到相应的处罚。
这是汕头市纪委监委精准监督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缩影。今年以来,汕头市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治理的痛点堵点,从严查破坏基本农田到拆除占地违建,从规范集体“三资”管理到整治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持续压实党委、政府与职能部门责任,以系统施治之力破解沉疴积弊。
●南方日报记者 杨立轩
推动“两违”整治
“拆得好,现在连空气都好多了,农村就应该干净整洁。”作为“两违”治理成效见证者,南澳县深澳镇金山村一名村民由衷地说。
在市委巡察期间,有群众反映深澳镇金山村存在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养殖牛蛙的问题,巡察组立即将这一问题列为重点事项移交督办。随后,南澳县纪委监委联合深澳镇纪委,通过实地走访勘察、与相关责任人谈话核实、调取土地规划资料等方式,全面查清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养殖牛蛙的具体情况,并及时推动整改。
如今,深澳镇约2.5亩的4处非法牛蛙养殖场全部完成整改,恢复了土地原状及耕作条件,有效守住生态底线和耕地红线。
涉土问题与群众利益关联最为紧密。对此,汕头市纪委监委还推动汕头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宅基地管理,起草《汕头市“一户一宅”认定工作指引(试行)》,修订《汕头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指引(试行)》,着力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
同时,推进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试点,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地区满足农村群众住房需求的新路径。目前,汕头共20个试点及备选村(社区),已有4个村(社区)取得明显进展,项目启动后将促进农村节约集约用地,改善人多地少地区住房难问题。
规范“三资”管理
“没想到重新发包的鱼池,租金竟涨了那么多。”说起村内的鱼池,澄海区莲上镇竹林村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竹林村鱼池有113.5亩,但一直闲置。在澄海区纪委监委的推动下,闲置的鱼池成功通过了省交易平台重新发包,一次性收取3年承包租金近80万元,重新盘活了村集体资产。
针对“三资”问题,澄海区纪委监委还聚焦农村资产资源承租款长期拖欠、村集体收缴不力及资金流失等现象,依托“室组地”联动机制,组织力量下沉至全区184个村(社区)开展实地排查,精准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41个,起底相关问题线索48条。对排查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已立案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推动全区处置拖欠集体租金问题215宗,为村集体追赃挽损1073万元。
农村集体“三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今年以来,汕头市纪委监委持续推动完善“三资”问题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广东省资产监管平台打造“资产一张图”,逐步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可视化、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农村集体增收2671.84万元,收回长期被拖欠租金3785.19万元。
■相关
正风肃纪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多亏了纪检部门,现在通过线上绑定社保卡银行账户或者登录‘粤税通’等平台缴费,不仅能方便群众,还有效避免原先由工作人员代收代缴而滋生腐败问题。”在潮南区陈店镇,一名干部说起医保征缴工作时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针对查办案件中发现个别村居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不规范、属地党委和政府不重视等问题,潮南区纪委监委指导陈店镇纪委靠前监督,推动该镇全面落实整改并建章立制,印发《陈店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征缴工作方案》,实现缴费管理透明,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此外,潮南区纪委监委还针对部分镇(街道)存在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人居环境问题整改措施不力等情况,相关行业主管单位存在指导、跟踪、督促不到位等问题,联通有关部门对涉及的19个单位共41名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同时,严肃查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等领域的腐败问题,切实铲除损害工程推进的“拦路虎”。
无独有偶,金平区软弱涣散社区存在的问题也引起纪检部门的关注。今年以来,金平区纪委监委推动区委组织部对3个软弱涣散社区实施“一社一策”精准整顿,通过动态跟踪整顿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整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深入摸排8个存在涉土涉财、矛盾多发、班子薄弱等问题的社区,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处置,靶向发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监督力量,金平区纪委监委还严把社区纪检委员入口关,督促街道纪工委联合组织人事部门,对社区纪检委员人选进行严格审核,推动社区选优配强纪检委员,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监督中的“前哨”作用,助力提升社区自身综合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