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背后离不开人民警察的拼搏奉献,他们以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书写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时代答卷。
5月26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山东省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政委陈强、江苏省连云港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张智恒、海南省公安厅反走私和海岸管理总队第八支队永兴海岸派出所所长贺胜、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杨国强、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机动训练大队一中队教导员时春霞,这五位公安系统先进典型代表围绕“弘扬公安英模精神 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主题,与中外记者展开深入交流。
出生于1998年的连云港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张智恒,是一名网络空间守护者。从警5年来,他一直战斗在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一线,和团队刻苦钻研网络安全前沿技术,构建网安协同作战平台,研发人工智能警务应用,开展线索挖掘和犯罪预防,重点攻坚“黑客攻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等多个新型领域网络犯罪。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接到骚扰电话或者是广告短信,可能都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造成的,能否请你介绍一下,这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您办理这么多案件有什么感受?
张智恒在回答大众新闻这一问题时表示,侵犯公民信息案件常以骚扰电话和广告短信的形式呈现,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高水平、职业化的网络犯罪团伙。他曾侦办的一起利用技术手段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线索仅源于一通简单的装修广告电话,而案件背后却涉及网络攻击等一系列复杂技术手段。
“被抓获的嫌疑人中,部分人计算机专业水平颇高,且拥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他们熟知互联网企业数据存储模式,通过网络攻击侵入企业内网,窃取公民个人信息,最终以电话销售形式将信息转化为骚扰电话。”张智恒说道。

张智恒分享,他在侦办此类案件过程中,“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犯的罪严重吗?”成为嫌疑人问他最多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分别反映出网络犯罪团伙自恃手段隐蔽、技术高超,妄图侥幸逃脱法律制裁,以及他们对数据泄露后果的恐惧,担心引发更恶劣的刑事犯罪。”
张智恒表示,网安民警在侦办案件时,实则是在与犯罪分子进行技术战和心理战两场战斗,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才能赢得技术博弈和心理较量的胜利。
张智恒正告网络犯罪分子,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数据连着千万家,小数据的背后可能藏着大风险。我们悉心守护的不光是数据安全本身,更是数据背后万千个家庭的安危。”
同时,他也提醒广大群众,务必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公安机关将与群众携手,共同筑牢数据安全隐私防线。
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安全威胁,张智恒一直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快”,锤炼快人一步的本领,在关键时刻先人一手,掌握网络战场“主动权”;另一个是“稳”,面对突发状况沉得住气,处变不惊。既要像排爆手拆弹一样找准“线”、果断一“剪”,防住风险,也要像狙击手一样瞄准“点”、雷霆一“枪”,阻击犯罪。“这也是我在案件侦办中克敌制胜的秘诀。”他分享道。
在他看来,网络战场虽无硝烟但暗藏刀光。2021年他和战友在抓捕一伙涉网犯罪嫌疑人时,遭遇对方激烈抵抗,其幕后团伙向他们发出威胁信息,试图远程销毁证据、干扰破案。“但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一定要抓到犯罪分子的决心。”张智恒回忆,最终他们辗转两省三市,在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一举抓获了案件幕后核心人员,嫌疑人到案时问:你们节假日怎么都不休息,再晚来一点我就出国了。“那一刻我们感到特别自豪。纵使夜以继日,我们会24小时‘在线’,切实捍卫亿万网民的合法权益。”
(大众新闻记者 董婉婉 郭由 北京报道 经纬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