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爱为灯 她把青春献给“慢成长”的孩子

2025-09-09 07:04:00

李效凯在课堂上用手语教孩子们学习。 受访者供图

春风化语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师者耐心地等待,默待雁来雁去,坐看云卷云舒,聆听潮落潮涨,静观花落花开。

清晨,盘锦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还沾着晨露的凉意时,李效凯的身影已准时出现。孩子们围到讲桌旁,清脆的问候声在教室里散开。这个普通的晨间画面,在李效凯28年的特教生涯里从未缺席。

李效凯的课堂没有“快速达标”的激情,只有“逐个突破”的耐心。每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她总会伸出大拇指与孩子轻碰,一句“真棒”便是最直接的认可。

曾有自闭症学生因面孔识别困难,长时间认不出同班同学。李效凯没有急于矫正,而是从孩子最熟悉的身体部位入手,反复引导。日子久了,他们不仅能坦然触摸,还能接受拉手互动。

学前班三年,李效凯把他们学过的生字、儿歌打印塑封贴在墙上,课余就带着孩子逐字逐句复习。智力落后的孩子有的三年下来也认不全一个生词,但她从不会急着催促,“这是正常的”,她总这样告诉自己,也安慰家长,把耐心揉进每一次重复的讲解里。

李效凯的办公桌上藏着不少“宝藏”:学生初学声母时歪扭的作业纸;手机里存满孩子们上课的视频,她会把这些视频发到家长群里,让父母看见孩子的变化。

面对情绪波动大的孩子,李效凯先和家长沟通,再用抓痒痒、擦汗等小动作安抚,偶尔递个零食,却从不让不合理要求得逞。

28年特教路,太多瞬间让李效凯红了眼眶,最难忘的是五周岁就住校的听障生。孩子在她班里待了五年,后来转学到沈阳皇姑聋校。再见面时,曾经的小不点已长成大小伙儿,两人一起拍照时,她的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孩子当年脖子瘘管往外淌液体,靠在她身上等待擦拭的无助;打雷的夜晚,孩子因为害怕,把小手放进她手心的依赖——那些细碎的瞬间,早已刻进她心里。

2012年,李效凯担任盘锦市新闻广播电视台《新闻周刊》栏目手语新闻主持人,搭建了残疾人士与社会沟通的桥梁。2020年6月至9月,她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对全市残疾儿童入学情况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明确520名残疾学生的入学情况,使学校新增学生57人,全市残疾学生入学达标率为98.87%。

多年来,李效凯曾荣获盘锦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市优秀班主任、省骨干教师、国家“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等荣誉称号。但在她心里,最骄傲的“荣誉”始终是孩子们的进步:情绪差的孩子一天没有哭闹,自闭症盲生从不开口到会唱多首儿歌,唐氏综合症学生交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纪律差到被教育机构开除的孩子成为全班最守纪律的学生。

28年时光,李效凯把青春和热爱都给了特殊教育,给了这群“慢成长”的孩子。她用耐心陪孩子认识世界、学会爱,用责任搭建起孩子与社会的桥梁。

相关推荐